根据联邦政府的数据统计,德国超过一半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生物活性几乎丧失。只有在两个联邦州的大部分湖泊和河流保持着较好的生物状态。造成水域的污染和破坏有很多因素:化肥,毒物(如农药),废气,自然天气的变化,河道变化,氧气供应,垃圾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

德国每十二个水域仅有一个具有较好的生物状态。“超过一半的水域处在极其糟糕的生态状况中,这是我们所不能允许的”,绿党议会气候政策发言人安纳尔伦娜·巴博克表示,“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河流重新恢复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活性上来。”水体可以反映其所受污染及破坏因素的来源和程度,为了确定目前的水域状态,科学家们比较了水域中现存自然生物体的状态,结果令人失望。

上图为德国水域现状分析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域状态极好的比例几乎为零,水域状态适中的占比36%,水域状态令人失望的为34%,水域状态非常糟糕的为19%。破坏水域生态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为来自农业领域的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为河道变化。

在德国有大大小小共计9804处水域,总长超过了13万公里,然而其中只有765处水域具有良好的生物状态。保持最好的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巴伐利亚州,最糟糕的为柏林,汉堡,不来梅。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有30%的河流以及湖泊生物状态为良好,巴伐利亚州为17%,图林根州为9%,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8%,下萨克森州为2%,柏林,汉堡,不来梅为0%。

“这些数字表明,联邦政府在水资源领域的保护是毁灭性的”。绿党环境政策发言人彼得·梅华德表示。德国水资源保护正在被政府忽视。当然联邦政府在水域治理方面也有目标,到2027年恢复所有水域的生物状态,但是根据近几年的测量表明,在河流湖泊方面的改善近乎没有,它们仍旧处在生态“贫困”的边缘。